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会呼吸、有弹性、生机勃勃的桃花源

来源:竞技宝测速    发布时间:2023-12-26 08:07:07

2016年,北京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将试点区域选在了通州。范围:西、南起


产品介绍

  2016年,北京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将试点区域选在了通州。范围:西、南起北运河,北到运潮减河,东至春宜路,总规划面积19.36平方公里。包括东六环以西已建区8.77平方公里,东六环以东行政办公区6平方公里,新建区4.59平方公里。

  自入选试点区以来,副中心累计完成海绵型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及排水管道、防洪排涝等项目178项,试点区完成项目123项。

  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4.2%,其中行政办公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1.7%,均高于副中心整体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要求。

  城市水系兼具防洪、生态、景观等功能,一幅“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副中心,摸索出了极具鲜明特色的“海绵经验”。截至目前,副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61.77平方公里,水弹性城市建设达标区域为14.88平方公里,达标区域占比24.09%。高于全市达标占比24%的建设要求。

  区政府印发了《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总结归纳试点期间建设经验,建立了以海绵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案、施工图审查和工程质量验收的“两审一验”制度为核心的管控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北京特色的水弹性城市建设经验,有力支撑了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既为政府部门实现对区域、地块、项目全过程监管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建筑设计企业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专业方面技术支撑。

  鉴于试点区建设期间《通州区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发挥的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全域推进通州区水弹性城市建设工作,区海绵办在《暂行办法》基础上修编完成了《通州区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办法》,于2021年年底前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9—2022年)》,区海绵办编制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水弹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通过基本情况评估、模型构建、指标与目标分别划定了近远期建设片区,根据片区性质梳理涉及道路、市政、小区、商业地块、校园等共计158项水弹性城市建设工程。确保2022年底前35%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满足水弹性城市要求。

  在既有建成项目的基础上,区海绵办同步完善了水弹性城市项目监测和管控平台体系,对水弹性城市建设效果进行定期定量考核,同时为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基础运行数据和工况提供重要参考。

  从发达国家以及建设经验来看,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了大量的城市雨洪资产,包括以生物滞留设施等为主的绿色基础设施和以管网泵站等设施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这些城市资产的运维、管理上的水准,直接决定了海绵设施的长时间运行效果。

  监测体系与管控平台项目的开展,有效及时地监测水环境质量、设施运行效果,并将水弹性城市相关设施的维修、维护信息反馈给运维单位,确保水弹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设施“建设一处、监管一处、造福一处”建管并重有效运行,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达到预期的环境效益,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构筑副中心高品质功能承载地。

  副中心通过源头海绵改造、市政管网完善、末端调蓄设施和再生水厂建设等措施,实现16条河道截污治污,建成污水厂站26座,新建污水管网206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公里。有效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如今,走在通州的大河小溪边,从前泛白泡、冒臭味的现象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绿。北运河、运潮减河、通惠河等河道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吸引了大量野鸭、白鹭、天鹅等鸟类驻足,生态廊道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副中心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后,每一次的强降雨,都让居住在城市副中心的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海绵城市的成效:积水少了、路面排水顺畅了。

  针对内涝积水点,通州区水务局、区建委、区公路分局联合开展了全区13座下凹桥区泵站提标改造工作,解决了雨水无处可排的难题,运行多个雨季未发生积水,试点区内涝积水点已全面消除,全面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副中心现已建成行政办公区景观水系(镜河)工程,镜河从2018年10月至今,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有了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群落,展示出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面。

  如今的镜河,蜿蜒绕过行政办公区,“水下森林”自由“呼吸”,鱼儿穿梭自如;水上,菖蒲、芦苇、荷花、鸢尾、黄菖蒲、溪荪等植物点缀其间,水鸟、野鸭倘佯水面。水下沉水植物群与水面挺水植物带交融成景,并与岸坡绿化融为一体,成为靓丽的生态风景岸线。

  随着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地下水压采、南水北调水源补给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得地下水位持续回升,远期甚至有可能高于镜河日常水位。由于粘土减渗保证了河道的竖向连通,可形成地下水补充镜河水的情况,可大幅度减少人工补水量,实现自然、健康的水体交换格局。

  此外,副中心利用河道两侧绿化隔离带,建设“水域-水生植物-湿地植物-陆生植物”逐步过渡的生态岸线。集中打造滨水空间,最大限度保留堤岸生态属性,目前北运河生态岸线%。

  通过建设调蓄水体、雨水模块、调蓄池、雨水桶等雨水调蓄利用设施。试点区内建成调蓄设施容积共计12万立方米,雨水资源利用率达5.2%。河东再生水厂的再生水全部用于河道补水及园林绿化等方面,再生水利用率达100%。而地下水位的明显回升,与近年来我区“水弹性城市”建设措施密不可分。

  大雨,带来的将不再是内涝,而是把城市变成会呼吸、有弹性、生机勃勃的桃花源。

  大到公园、广场、道路,小到树池、花盆,海绵城市的设施、理念遍及试点区,而在居民区,海绵元素也融入了居民的生活。

  “这个地面是软的,小孩在这儿不小心摔倒磕不着,下完雨也会很快渗下去了,外面一层是干的。”在紫荆雅园小区,居民觉得道路上的透水设计十分贴心。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首个完成海绵改造的小区,紫荆雅园的改造内容有道路、绿地、停车位等。就拿道路改造来说,地面挖深约1米,先后铺设了4层渗水层。路面也从普通的混凝土换成透水砖和透水沥青。这样一来,下雨时,雨水不会在地面停留,而是迅速透过路面,在层层下渗中得到净化并涵养地下水。

  不仅是透水铺装,小区海绵改造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还有很多,每个小区都各有不同。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元素,也能对雨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实现雨水的减排缓排,降低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提升居民居住体验。

  紫荆雅园小区向西不远处,是月亮河城堡小区,小区内有一个地势较低的小广场,过去每逢雨季,总有积水出不去。在海绵工程改造后,小区内增加了蓄水池,开辟了绿化带,对于提高市民居住环境质量具有切实的效果。

  通过对试点区内20多个老旧小区、6所学校、6处公园广场,总面积130余万平方米的全面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惠及4万余居民,通过海绵设施与景观环境的充分融合,人居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居民满意度和幸福度显著提升,让越来越多居住在副中心的百姓享受到了“水弹性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

  清水长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如今,生态副中心的美好画卷已然呈现眼前。

  想了解更多通州以及环京、北三县一手消息、投资置业,微信搜:通州君(微信ID:tongzhouguo)。


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