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敦煌守护神 中华英才

来源:竞技宝测速    发布时间:2024-02-21 21:14:45

浙江杭州人。油画家,开启敦煌艺术研究的先驱者。1923年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1927年赴法


产品介绍

  浙江杭州人。油画家,开启敦煌艺术研究的先驱者。1923年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1927年赴法国留学10年。1943年到敦煌筹备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次年任所长。195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1959年兼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1982年调任国家文物局顾问。长期从事敦煌艺术的临摹、研究和弘扬工作,参加早期炳灵寺、麦积山、天梯山及新疆各石窟的考察工作。在大漠戈壁的恶劣环境中,率领同仁艰苦奋斗数十年,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在1930年代的中国,一名前程似锦的留法高材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优渥生活与耀眼荣誉,义无反顾地扎进荒漠中的文化宝库——敦煌,并将其半个世纪的人生交托于此,从“为艺术而艺术”走向“为生活而艺术”,燃一世才华与激情献身于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与保护事业,为中国艺术发展、为中国文化事业走上新征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便是享有“敦煌守护神”之誉却鲜为人知的画坛巨匠、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常书鸿》的主角常书鸿。

  1904年,常书鸿生于杭州一个家道中落的军官家庭。他自幼跟着三叔学摹画稿,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在父亲现实主义指导思想的作用下,他被迫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却在入学后将报考的电机科悄然改修为与绘画有关的染织专业。

  求学期间,常书鸿参加了由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到西子湖畔写生和观赏孤山的红梅、平湖秋月的莲花,临摹国内刊物上的西方名画,也通过为人画像赚取丰厚的报酬,贴补家用。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担任染织彩纹工场管理和美术教员。而那颗向往西欧美术的心,则时时鼓舞着他做着赴法留学的梦。

  1927年常书鸿自费赴法留学。他先考取了里昂中法大学,随后以公费生身份被选入里昂美术学校专攻美术。5年后,他又获得里昂市公费奖学金,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并于1933—1935年间在新古典主义大师、法兰西艺术院劳朗斯院士的画室学习。杰出的艺术天赋与成就为其赢得了法国巴黎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巴黎肖像画家协会会员的荣誉,其作品也多次获得法国国家沙龙展大奖。

  这一时期,他与同在巴黎学习的吕斯百、王临乙、曾竹韶等中国艺术家交往密切,并召集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时刻关心着画坛思潮的变化,认真思考着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发展的道路。时人曾断言,倘若一直留在巴黎,常书鸿凭其才华与努力,定能成为国际级艺术家。

  然而,这看似一马平川的人生轨迹,被1935年的一个偶然打破了。在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常书鸿无意间看到了伯希和编著的《敦煌石窟图录》。丰富的资料、精美的画卷所呈现的“长达千余年的精美绝伦的中国美术史”令他为之震撼,同时也深感愧疚,开始反省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为艺术而艺术”等艺术主张以及言必称希腊、罗马的做法。他决计将目光重新投向祖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为发扬东方艺术的生命力找出路。

  为亲眼目睹东方奇迹,常书鸿不顾妻子陈芝秀反对,毅然放弃了在法国获得的一切,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投奔祖国怀抱。适逢战乱,基本的生存和日常生活尚不能保障,去敦煌的计划更是被迫搁浅。他先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任教授、系主任,后随校南迁,由江西南昌、湖南沅陵辗转到昆明、重庆等地。直到1942年,著名古建筑学者梁思成向他征求去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的意愿时,在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欣然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并靠办展卖画自筹大部分经费,由此开启他与莫高窟相依为命、相伴一生的旅程。

  置身于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常年黄沙蔽日,风尘扑面,缺水少电,最近的村落也在几十里之外,冬日里的室内滴水成冰,而心心念念的莫高窟更是在岁月与战乱的冲击下满目疮痍。想要开展工作,更是一无经费、二无人手、三缺少基本的工具和材料,这样的环境与十多年的巴黎生活相较,无异于天壤之别。常书鸿深知这里苦,也直面这种苦,他曾写道,“敦煌苦,孤灯草菇伴长夜。”纵使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他也从未想过离开。

  《莫高窟四月初八庙会》 作者:常书鸿 1951年 亚麻布油画作品 尺幅:84cm×106cm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作为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常书鸿好不容易“游说”到第一批同仁,组建了一支不足10人的团队。为保护这座濒临损毁的人类艺术宝库,他们一次次在风沙的洗礼中,自搭脚手架,修简易栈道,整理内容,用带碱的泥巴筑起围墙,对残损的壁画做修复以免翘皮处继续脱落,在逼仄的空间中仰着脖子就着日光或煤油灯光临摹壁画……终于使频遭毁坏、残破不堪的洞窟起死回生。

  条件艰苦如此,更多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妻子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不辞而别,撇下了他和一对学龄阶段的儿女。昏聩的国民政府又意欲解散研究所,停发本就不曾准时发放过的微薄薪资。为此,他顾不得伤怀,四处奔走呼吁,最终说服当局,让敦煌研究所归于中央研究院,得以进一步推进工作。在1949年撤退台湾之前,他又冒着风险将这批拟被带走的临摹画偷偷藏了起来,坚定地留守在敦煌,捍卫着敦煌。

  常书鸿之女常沙娜与原文化部部长(左二)、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左一)、《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合影 车梅/摄

  在这段艰难的文化苦旅中,常书鸿也并非没有收获和欢乐。他亲手结束了敦煌莫高窟400多年来无人管理、无人修缮的状态;他带领研究员们系统整理临摹画,编选出文献资料和壁画合集并到北京办展,让更多国人了解这些民族瑰宝;他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李承仙,并将女儿常沙娜培养成具有深厚文化学养的艺术工作者和民间传统文化践行者;他吸引和培养了董希文、张琳英、乌密风等一大批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他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和研究,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开拓了中国敦煌美学,为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常书鸿到樊锦诗,守护莫高窟的使命在戈壁沙滩中代代接续,他们用满腔热忱、毕生心血写就的“莫高精神”,丰富和延续着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并已然构成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将永远飘扬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旗帜上,为时代所铭记,后世所敬仰。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20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24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应用范围